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政府治理

  • 中国科层制的动员属性:形态变迁与认识重构

    徐明强;

    不同于韦伯式科层制的常规导向,中国科层制在运行过程中注重发挥政治动员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中国科层制的重要特征。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动员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在动员范围、运作方式上呈现迭代发展的趋势。在时间、领域、结构、过程等不同维度上,当前中国科层制的动员属性具有特定的存在方式。对于科层制与政治动员的关系,有必要超越以往病理论、二元论、转型论、工具论的认识范式,在制度属性和概念内涵层面进行认识重构,形成生理论、融合论、演化论、属性论的认识范式,为政治动员寻找更为充足的理论空间。对于中国科层制的发展方向,需要政府进一步强化政治动员和常规治理的互动融合,以此为基础实现更为良善的国家治理,进一步体现政治制度的比较优势。

    2025年04期 v.27;No.234 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 上下避责与双重反噬:基层防返贫治理中政策空转何以形成?——以H县脱贫人口收入不增反降现象为例

    黄六招;

    基层政策为何会陷入空转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议题,但学界对该问题的产生机制并不明晰。事实上,政策空转不仅涉及基层官员,还涉及中间政府、基层政府以及政策受众。H县防返贫政策案例表明,中间政府与基层政府为了共同应对不确定性的问责风险而形成了一种隐性的上下避责联合体,即通过策略模糊和数字生产实现了结果上的确定性。在准完全信息状态下,基层政府与脱贫户之间基于自我利益最大化,通过“拼凑应对”和“理性计算”确保数据认可度并降低数据风险点,共同造就了“合谋的沉默”。这种数字美学反噬了自上而下的事实控制和规范控制,使政策陷入“出力不出功”的空转状态。

    2025年04期 v.27;No.234 1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应急管理

  • 统筹发展和安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

    钟开斌;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及时总结新的生动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而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展现出科学缜密的逻辑架构,实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从理论逻辑来看,统筹发展和安全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充分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风险观的继承与发展;从历史逻辑来看,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经验总结,是对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的集中反映;从实践逻辑来看,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有效应对风险综合体,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要求。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规律性认识,统筹发展和安全需要我们从整体出发,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者相统一中对其加以理解和把握。

    2025年04期 v.27;No.234 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结构拟合:地方应急管理跨部门协同机制分析——基于B市应急管理体系改革的考察

    覃雯;

    协同治理被认为是处理紧急情况的最佳工具。以往研究关注了影响应急管理跨部门协同的结构性要素,却疏于考察结构性要素的转变过程。B市应急管理体系改革的案例研究表明,应急管理跨部门协同的关键是“结构拟合”。一是组织结构拟合,数字化平台将独立分散的各职能部门纳入虚拟的网络空间,通过信息传输即时划定部门协同行动的框架;二是权力结构拟合,议事协调机构分层分类归集跨部门协同的指挥协调权,统筹协同运作的过程;三是资源结构拟合,应急资源前置消解了“所有主体”与“使用主体”之间的间隙,精简部门协同响应的流程。“结构拟合”支撑起跨部门协同的规划、保障及执行环节,形成三角稳定结构。后续研究应当对组织运行的基本要素进行考量,系统关注各要素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机制,形成应急协同合力。

    2025年04期 v.27;No.234 3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韧性专题

  • “规划”与“累进”之间:社区韧性概念批判

    赵吉;蒋俐玮;

    社区韧性作为城市韧性治理的关键尺度,其理论演进与实践应用面临多重张力。国内韧性概念应用经历了两次转变:从模块化理解转向系统化理解,继而尝试本土化创新。既有韧性理论在城市系统的应用存在局限,如模块化理解与城市的稳定性倾向导致议程割裂与系统刚性,演进韧性忽视跨尺度互动以及内生性风险源,难以适配中国社区的复杂治理情境。“规划韧性”与“累进韧性”辩证融合的新框架,主张社区韧性超越单一稳态假设,在“城市—社区—个体”多尺度嵌套互动中构建“抵抗力、适应力、变革力”三维能力建设目标。韧性概念的本质需回归“人的现代化”,通过激发居民主体性弥合“应然”与“实然”的鸿沟。

    2025年04期 v.27;No.234 5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新质生产力赋能城市生态韧性建设:何以可能与何以为之

    李理;

    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面对自然资源约束、社会利益冲突爆发、技术手段制约等多重挑战,城市生态韧性建设的难度日益凸显,亟需新质生产力在技术驱动、产业结构调整等层面对其高效赋能。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探讨新质生产力在创新要素集结、结构优化、组织适应和制度调试等层面赋能城市生态韧性建设提供了重要研究视角。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观之,新质生产力赋能城市生态韧性建设强调要加快以科技为核心的要素配置,优化产业和空间布局,改善主体协同组织环境,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从而提升城市生态韧性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协同运转能力,保障整个系统在多元互动中达到动态平衡和协同演化。

    2025年04期 v.27;No.234 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社会治理

  • 面向需求的城市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模型建构与案例分析

    孙轩;王佳怡;

    城市化纵深发展背景下,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优化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服务能力建设机制应置于需求侧演化与供给侧调适的交互系统中进行理论阐释。服务响应力、适应力与协同力的协同演化规律构成能力建设的核心机制,其本质在于通过需求精准识别、资源弹性配置与供给动态调适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在差异化实践情境下,需求导向型能力建构模型具有显著解释效力,其通过需求识别精准化与服务供给适配化的双重革新,能够推动社区服务供给范式从粗放扩张向精准治理转型。

    2025年04期 v.27;No.234 7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有限统合:基层简约治理的限度与优化路径——基于鄂西北F乡镇的田野调查

    李岩;

    形式主义是当前基层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简约治理是破解这个结构性难题、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实现基层简约治理的关键在于提升乡镇政权的统合能力。在当前基层治理转型背景下,基层政权面临着认证规范化、调适内卷化与回应形式化的“有限统合”困境。“有限统合”是基层政权主体性消退的结果,表现为治权集中、治理资源上移、治理组织虚化与治理内容无序扩张的主体性危机,这也导致了当前基层治理所面临的总体性困境。新时期简约治理需要赋予基层政权更充分的自主性权力,并为权力运作提供制度性空间,激发基层干部的主体性与基层治理的活力。

    2025年04期 v.27;No.234 8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 下载本期数据

1.http://tjxz.cbpt.cnki.net/为《天津行政学院学报》唯一官方网站。投稿请点击首页的“作者投稿系统”,首次登录前请注册,再进行相关操作。本刊只接受采编系统来稿,请勿再通过其他渠道投稿。

2.本刊采编系统审稿周期为一个月左右,审稿期间请勿再投其他报刊,避免一稿多投、一稿多发。

3.来稿须与本刊栏目相契合。篇幅宜在8000字以上。文稿须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行文需语言流畅、图表清楚,引文出处核对准确。投稿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工作单位、职称、学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及电话号码。

4.对于已被采用的稿件,编辑部只做文字和技术处理,编校完成后由作者审查同意后刊发,作者文责自负。稿件刊载后寄送样刊,同时按国家相关标准并结合实际支付稿酬,高质量文稿稿酬从优。本刊不收审稿费、版面费、赞助费等。

访问量:138143